成都武侯区“三个步骤”破解公办学校“三权”困局
2017-10-19 15:04:48

教师自聘 管理自主 经费包干

位于蓉城锦江之南的武侯区,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也因境内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莘莘学子向往之地:全区现有中小学76所、幼儿园155所,在校生总数14.5万人,在岗教职工1.3万余人。

当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之上,武侯区更进一步:从管理体制、办学模式改革入手,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化。

2015年以来,武侯区紧紧抓住与中国教科院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四川省“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瞄准发展束缚推进改革

只有弄清楚束缚所在,才能让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武侯区而言,束缚来自三个方面:编制束缚、教师“入与出”束缚、绩效工资束缚。

编制方面。武侯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自2009年按照当年学生数核定以来6年未作大的调整。目前,公办中小学学生数大幅增加,未来两年武侯区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7所,以满足1.4万学生(幼儿)的入学(园)的需求。现有教师编制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教育需求,编制问题成为限制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师“入与出”方面。首先是教师招聘的困局。目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是补充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学校不能在最初环节就与应聘者面对面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被聘教师不完全符合学校的需求。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很难选到本校所需的教师。其次是退出机制的困局。教师因为工作态度、个人能力等原因达不到教育教学要求,但在其没有严重违规违纪的情况下,依照现行体制,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很难将其辞聘。这种机制下,优秀教师不一定进得来,不合格的出不去,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将导致教师队伍质量有所下降。

绩效工资方面。该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员工自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以来,虽然教育经费连年大幅增长,但教师的绩效工资总量一直未作大的调整。

“两自一包”下的共同治理

2014年,武侯区以简政放权、释放活力为重点,以“两自一包”(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为方式,在新开办的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开启了破解公办学校“三权”困局的重要尝试。

推行教师自聘,破解“人权”困局

在该校,政府根据在校生规模,依据国家编制标准,动态核定学校编制数。目前,学校136名教师中,仅有6名教师是教育局根据学校需求从其他学校抽调的编制内教师。另外130名实行学校自主公开招聘,他们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下的编制身份。

“这开启了我区公办学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没有国家正式编制身份的教师构成的先河,也为全社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敞开了大门。”武侯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行管理自主,破解“事权”困局

学校根据教育局下放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发展规划权、教育教学管理权、课程设置开发权、教师及其他职工聘任权、干部选聘自主权、学校经费支配权)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3年时间就开发出88门校本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推行经费包干,破解“财权”困局

在“经费包干”原则下,学校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原则,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分配制度,将个人所得与育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星火正在“燎原”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的改革,结出了累累硕果。

学校管理自主,让老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这一做法,锻造出了一支勤奋上进、潜心钻研的年轻教师队伍,在教学业务能力上取得了突出进步,仅以2016年为例,川大附中西区学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比赛:获省级三等奖5项;市级获奖41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项;区级获奖27项,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教师论文市级获奖28人,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8人。

更多的成果,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川大附中西区学校是微机派位学校,学生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64%)和片区内失地农民子女为主。经过三年努力,学校彻底改变了派位生不到校报到入学的局面。从2015年开始,微机派位学生全部到校就读,并在当年出现了没有被派位到该校的学生及家长向学校和教育局强烈申请入读该校的诉求。

除了学业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促进了综合素养提升。来自该校的学生参加四川省第二届青少年打击乐比赛,荣获金奖;参加四川省首届运动舞蹈大赛,荣获初中组第一名;参加成都市2016年中小学班级课堂器乐比赛,荣获全市第一名。

武侯区公办学校取得多赢局面的改革成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许多学校参观考察学习的对象。三年来,武侯区共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73批次共1277人次参观访问。

从最初区内的一个学校,到全区公办幼儿园,再到部分中小学,再到区以外的学校,改革的星星之火正在更大的范围内燎原。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