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2018-08-29 10:20:15

    今年年底,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8月28日,受国务院的委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做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陈宝生透露,目前正在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正在修订中的《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将尽快引发。


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学校,将有统一建设标准

陈宝生在报告中透露,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正合并修订2002年出台的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2008年出台的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将统一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从而努力消除城乡学校在建设标准上的差距。目前这个文件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争取尽快印发。

消除城乡学校的差距,还在于教师。报告提到,要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中央编办、教育部将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标准,按小学1:19、初中 1:13.5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并明确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按照实际配备的教师测算,25个省份小学、24个省份初中已达到统一标准。

此外,目前全国已经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报告提到,按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建立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定中西部地区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东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并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

而在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上,报告透露,教育部出台了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健全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的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启动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修订工作, 2018年计划出台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装备配置标准和30项左右的质量标准。


今年年底,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陈宝生还在报告中提出,要确保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控制在2%以内), 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控制在5%以内)。要求小学、初中按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招生,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此外,定期通报各省份消除大班额进展情况,并建立了约谈制度。

报告提到,2017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为 10.1%、超大班额比例下降为2.4%。相比2015年,全国大班额数量减少25%、超大班额数量减少了50%,是近1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随迁子女,跨省转学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在学生入学率方面,报告提到,已建立学籍数据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核查机制,加强对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适龄儿童辍学情况的动态监测。目前已有2075个县制订了控辍保学方案。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1%,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 103.5%,均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8%,比2015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报告还披露,推动各地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明确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成了中小学全国统一的学籍系统, 随迁子女跨省转学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2017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406.6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其中 8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另有7.5%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并全部纳入生均公用经费和 “两免一补”补助范围。


而在保护留守儿童方面,报告提到:

全国共摸排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 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589万人。2017年, 全国共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1万人、治安管理处罚282人、依法追究失职父母刑事责任16人、依法撤销失职父母监护权案例17个,帮助76万名存在家庭监护问题的儿童得到有效监护,劝返1.77万名辍学留守儿童复学就读。


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开展课后服务,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

报告特别提到了乡村教师保障问题。报告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各省明确乡村小规模学校编制具体核定标准和办法,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

要完善特岗教师政策,实施银龄教师讲学计划,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满足乡村学校教师补充需求。

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切实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标准、扩大实施范围。

报告还提出,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课后 “三点半”问题。此外,要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来源:四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