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川学校都在学习借鉴的高中选课走班,在棠湖中学是这样的
2017-07-07 10:11:55

2017年,四川省教育厅要求除甘孜、阿坝、凉山外的18个地、市必须启动至少一个学校的选课走班试点工作。时隔一年半,四川省双流区棠湖中学作为省内第一所“吃螃蟹”的学校,在走班教学上从推出到践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高中选课走班在棠湖中学试行后,学生们的课堂和高中生活究竟是啥样的?

未知而坚定的走班探索路

自2016年2月开始,棠湖中学便开启了2015级高一年级的全员选课走班课程改革。棠湖中学从“因人施教、顺木致天”的课程理念出发,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棠中特色“4.0T课程体系”,即特定课程、特惠课程、特长课程、特创课程四大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个性化选择的课程,实现1041名高一学生“一生一课表”的“独一无二”。同时教师完全实行导师制的管理和教学。

而其实当时正值棠湖中学春季开学即将搬入新校区之际,对于是否选课走班还悬而未决。校长刘凯非常犹豫,他觉得搬校区犹如搬家,必然造成混乱;选课走班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更混乱,如果进而两乱叠加该怎么办?听说校长在犹豫,当天下午,十多个骨干教师“约谈”校长。刘凯把心中的疑虑都抛出来,见老师们准备得很充分,当场拍了板。

其实在选课走班的探索上,每走一步都会遇到问题,但老师们没有打退堂鼓,没有一个老师提出要退回去,大家群策群力,共同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就这样,棠湖中学的选课走班开始了。

因材施教的自主学习模式

课改在不断的调整中一步步行进着,棠湖中学的老师们也逐渐在探寻摸索中找到了相对清晰的思路:他们打破思维常规,在每一步的探索中都会始终以三个疑问来衡量:我们的课程足够丰富吗?每个孩子可以个性化选课吗?课堂可以自由选择吗?

我们的课程足够丰富吗?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可以选择,棠中构建富有选择性的4.0T课程体系。

所谓的4.0T课程体系,即设定特定课程、特惠课程、特长课程、特创课程四大类,让学生在必修和选修中自由组合。特定课程是指遵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设,旨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惠课程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惠泽学生人生。特长课程是尊重学生天赋,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张扬学生个性特长。特创课程以综合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2015年12月,棠中公布了高一年级的36个分科分层模块、12个分类模块以及35个校本选修共83个课程模块,把所有的模块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与家长选择。

每个孩子可以个性化选课吗?

传统的课表以老师为主体进行分配,同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同一张课表,这种整齐划一的选课方式,方便了教学,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试想,这世界找不到两片同样的叶子,又怎么会有同样个性的学生呢?

为了尊重学生天性,棠中实行学生自选与学校指导相结合的选课方式,编排个性化的学生课表。学校让学生选课时既让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又由学校指导调整。学生需要调层的,需先提出申请,学导处统一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对该学生该学科进行面试,通过后由学导处下达正式的调层通知,排课进入学生课表中。与此同时,学校以高2015级为试点,为1041名学生编制出1041份课表,每个人的课表独一无二,既覆盖了四大类课程又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堂可以自由选择吗?

传统的课堂,学生拥有固定的教室、不变的老师、熟悉的同学。再美的风景,日复一日,也会黯然失色;再精彩的课堂,如果只是坐着不动,也会失去活力。久在“樊笼”里,有八面来风而无法感受,有新鲜面孔而无从相识,岂不扼杀了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天性?

为了让课堂变成流动的风景线,棠中打造出一课一教室、一课一老师的“走班”形式。下课了,学生们从各自的教室鱼贯而出,汇集到走廊里,走向各自的下一个教室。每堂课,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与兴趣相近的同学切磋交流,让学生行走于天地之间、未知时空,生发一种“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见识。

师生互利同发展的课改成果

“我要换老师!我要换行政班!这是我的权利!”就在不久前,一个学生去到教师朱元根的办公室,前来“提条件”。朱老师耐心听了学生经过深思熟虑的理由,在进行一些意见交换,并提出条件后就同意了。可见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在走班教学变革的背景下,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为自己负责的意识都得到了激发。

新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许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学习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在于自己的主动思索,探求。这是走班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而除此以外,更多的转变,每时每刻都在棠湖校园里发生。那么自2015年12月开始,学校在高中实践“选课走班”模式的成效如何呢?让我们来听听老师和学生的心声:

说起选课,李建军老师首先感到的是“压力”:“现在学生选老师,如果老师太‘水’,就意味着丢了饭碗。所以老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融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导师制负责人蔡敏老师刚刚开始接触走班时更是一头雾水,“课件都乱套了,根本分不清上课铃和下课铃,要指导的学生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可是走班一年后,蔡老师反而庆幸这种压力让自己成长飞快。

“我喜欢选课走班,它让我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个人主动性大大增加。”学生丁治中说起自己的感受,言语之间掩饰不住兴奋。邓思博同学则说,“以前的应试教育只看分数,你有别的才艺都没用。现在不一样了,每个同学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人人都有成长的空间。”

显然,在师生眼中,“选课走班”模式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至于哪里不一样呢?其实“师生”还是一样的师生,只不过是棠中制定的与“选课走班”相配套的师生评价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还记得改革初期,老师不接受,家长也有疑虑,我们是强行推进的。但是随着成绩的验证,老师们尝到了甜头,家长们因为孩子的成长也心悦诚服。最值得一提的是,某次一位家长碰见我,春风满面地说了三点:孩子考试进步了100多名;当年没上过重点中学,但孩子上了;从来没有坐在孩子身边听过课,这次家长开放日体验到了。还有家长在微信群里留言,对我们的选课走班表示认可,让我们非常感动……”回顾选课走班的试水成效,刘校长脸上自豪的笑容一览无余。

历时一年的探索成效终见分晓

今年年1月,棠中第一届选课走班学生首次参加全区统考,“选课走班”究竟是成是败,终于到了验收的日子。全川千万只眼睛都在盯着棠中的成绩,一旦棠中成功了,那么全川的高中学校上到校长、教师,下到学生、家长,对“选课走班”也就有了信心。

众所周知,“以入(中考成绩)量出(高考成绩)”是最科学的评价方式。而从“入口”来看,棠中高2015级也就是今年高二的学生,两年前中考入口成绩与该校高2013级、高2014级相比,是三届中最差的一届;与双流其他同层次学校相比,棠中高2015级的优生数量、质量的差距则更大。据悉,2015年中考,双流区前200名棠中仅录取49人,全区前400名(共428人)棠中仅录取114人,全区前894名棠中仅录取264人。虽然“入口”成绩较差,但丝毫没有影响棠中的阶段性“出口”。

从高2015级全区统一考试来看,全区文科、理科第一名、第三名均在棠中;与高2013级、2014级、2015级发展同口径对比统计,棠中高2015级上一本线422人、全区第一,比第二名多33人;棠中高2015级上本科线871人、全区第一,比第二名多166人;物理单科还出现了15个满分学生……这样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放在棠中第一届“选课走班”学生的身上,足以说明棠中没有辜负期待,棠中的“选课走班”确实成效显著。

匆匆的脚步声伴随着课间铃在走廊回荡,多姿多彩的课程在三尺讲台上放射光芒,个性自由的风气带来了生机无限,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笑靥如花,美丽的校园把改革的成果酝酿。棠湖中学这所昔日的普通县级中学,靠着“敢为教育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迅速崛起。这份精神不仅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予了我们关于时代发展的启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唯有保持着一颗勇于创新的初心,我们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汹涌浪潮中,处之泰然地去对待每一天的新事物。



来源:文轩易得优